发展普惠金融,政策性银行怎么做?
来源:金融时报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推进金融业持续均衡发展、增进社会公平、实现服务均等的重要途径。作为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政策性银行如何坚持政策性与效益性相统一,丰富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内涵?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兼数据管理部总经理李小庆撰文认为,政策性银行应聚力解决好金融供给服务不充分、覆盖不均衡、触角不到位等问题,促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断直抵普惠客群,彰显政策性金融价值。
一是突出社会效益,树立敢贷的导向。政策性银行积极主动执行国家的政策要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基于市场机制的逆向选择,在风险成本高、信用环境不完善、市场主体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商业性金融未能充分进入的情况下,树立敢贷的导向,通过开展首贷、信用贷和续贷,将信贷资金配给普惠领域和群体,增强市场微观主体信心和发展动能。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普惠客群需求,主动形成先导性金融支持力量,引领带动商业性金融机构进入普惠金融领域。
二是强化价值取向,释放愿贷的意愿。政策性银行兼顾政策性和市场性的统一,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作用,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在发展战略、融资政策、经营机制、绩效导向等方面做出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的系列安排,充分聚焦经济社会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开展金融服务。
三是发挥专业特长,完善能贷的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长期深耕“两基一支”“三农”和外贸等领域客户基础和专业特长,深入分析普惠客群的需求和特点,洞察客户的行为习惯和消费偏好,根据不同的领域、地域和场景进行精细分析,体现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期限较长、规模较大、供给充足和具有一定的风险宽容度等特点,设计契合普惠客群需求的信贷服务流程和标准,在评级授信、规模期限、资金定价、担保条件、风险容忍等方面充分给予信贷政策倾斜,建立健全能贷的机制,加强信贷资金投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