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胀尚未结束,美欧货币政策或面临变数
肖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美联储降息速度放缓或是大概率事件。随着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的时间日益临近,美国“去通胀”进程受阻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多个场合对此问题给予了回应,声称由于特朗普新政尚未落地,所以无法评估特朗普关税、减税和移民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联储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的既定方向。
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今年美联储最后一次议息会议公布当天,美国三大股指均出现了大幅回撤,其中标普500下跌2.95%、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56%、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58%。
造成这一走势直接原因恐怕就藏在美联储FOMC会议纪要中,根据这份当地时间下午两点正式发布的声明,“自今年早些时候以来,劳动力市场状况普遍缓解,但失业率有上升迹象。虽然通货膨胀率在实现委员会2%目标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然处于高位”,“如果出现可能阻碍委员会实现目标的风险,那么委员会将准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的立场。”
这份长达17页的纪要透露了一个明确信息,那就是虽然美联储此次选择了继续降息25个基点且通过减持国债等方式缩表,但由于通胀尚未回到2%既定目标,并且失业率有所上升,在双重目标约束之下,美联储明年的行动可能会更加谨慎。
纪要透露的立场,也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降息的第一阶段或已正式结束。考虑到特朗普接下来可能发起的关税和科技竞争政策,美国明年的抗通胀形势将难言乐观,而一旦通胀局势有所恶化,根据美联储决策逻辑,接下来降息幅度和节奏都可能大大放缓。在极端情况下,为降息按下暂停键,甚至是加息的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可以说,当前全球市场围绕“特朗普2.0”的预期博弈正在白热化。从全球外汇市场来看,进入10月以来,美元兑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多国货币强势升值,排除基本面和短期因素影响,市场对明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势的预期可能占据了很大比重。结合美联储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纪要,那么基本可以得到一个判断,那就是明年美联储的渐进式降息将面临更多变数,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或已成为普遍共识。
与此共识形成叠加效应还有欧洲央行,虽然之前市场普遍预计欧元区明年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是主基调。受欧元区经济增速疲软、消费需求不高和趋向老龄化的人口等基本面影响,自去年9月开始降息以来,欧央行12月18日继续选择降息。降息之后欧元区存款利率为3.00%、主要再融资利率为3.15%、边际借贷利率为3.40%,这是自2023年3月以来最低值。
需要关注的一点是,虽然欧央行有强烈的降息需求,但考虑到美联储接下来可能会放缓降息节奏的掣肘,欧元区内部围绕明年货币政策走向的争议正在增加。突出表现在,虽然选择了降息25个基点,但在12月收官的利率决议发布会上,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却在竭力为明年年初可能会继续降息的预期泼冷水,其明确表示:“我们根本没有讨论降息。”
拉加德的这一申明说明,预期管理是欧央行的一个重要任务,面对跌跌不休的欧元汇率,欧元区货币政策内在诉求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分野已不可避免,这对欧元区来说很难认为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当前欧元区通胀目标的取得已实属不易。在通胀目标已阶段性达成的支撑下,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决策权重正在增加。所以对于欧央行来说,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有效需求和投资是根本诉求。
但推进这一政策前提是欧元区物价需要保持在较低水平。如果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政策付诸实施,那么欧央行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在这一问题上,欧洲央行副行长路易斯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对于未来,我更关心贸易政策和全球经济的潜在碎片化。美国新一届政府宣布了影响深远的进口关税。如果它们成为现实,这将完全违背1930年代的教训和我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选择的道路。”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如果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美欧央行将如何兼顾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这对于全球央行来说,显然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