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新闻:李雅在线观看一区国产-极越汽车未来的最佳命运是什么?
文 | 智见 Time,作者 | 经纬,编辑 | 308
正处于舆论风波的中心的极越员工,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
12 月 19 日,一则极越员工的善后方案文件照片在网上曝光。这份文件显示,在相关政府部门指导和见证下,一个监管共管账户已经建立,该账户将代极越为员工支付相关费用,垫付资金由百度、吉利打入。
对此消息,一位极越员工表示:「终于有一个好结果了」。
这意味着,引发舆论密切关注的极越员工善后问题,将会由此告一段落。
不过,员工的善后问题,只是极越这次事件所要面临的问题的一部分。事实上,关于极越品牌,还有许多值得重点关注的重要问题。
比如说:极越这个品牌,将何去何从?
其实回头来看,从产品的角度上来看,极越到如今推出的两款产品极越 01 和极越 07 其实并不算差。事实上,这两款车型无论在软硬实力还是性价比上都非常能打,在颜值上可圈可点,在智能化上也做了诸多探索——极越两款产品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的发展。
而极越之所以到达今日的困境,固然有一定的内在因素,比如说相关管理层在操作层面的问题——但本质上,极越如今的局面,更多的是由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极度内卷的客观竞争环境下导致的。
更重要的是,虽然处在目前的极端困境,但极越这个品牌并没有死去:而在来得及之前,极越完全有机会拥有更好的命运。
极越产品力口碑并不差
其实在极越事件发生之后,不管是很多车主,还是一些新媒体博主,都在感到惋惜——因为极越本身的产品力和口碑,还是非常不错。
先来看颜值方面。
极越 01 和极越 07 都采用了极简、流线型的设计语言,让整个车身富有未来感。尤其是极越 07,它维纳斯曲线的车头,溜背造型、无门把手设计、隐藏式 B 柱与水切使得整车显得更加完整且优雅。
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水准,极越 01 和极越 07 也是中国唯二两款获得 iF、Good Design 和红点设计这三大奖项的车型。
再来看操控。
车圈有句话:「浩瀚无弱车」——自 SEA 浩瀚架构推出以来,基于其设计的产品可以说久经考验。无论在操控性、安全性等等这些硬指标,还是舒适性、口碑等软性需求上浩瀚从未让人失望过。
因此,基于 SEA 浩瀚架构打造的极越,其机械性能不输「同宗同源」的领克、极氪等产品,甚至放在所有新能源汽车中,也处在比较优秀的水平。
而极越基于浩瀚但不止于浩瀚。浩瀚先天自带的电子电气架构在智驾时代面临诸多挑战。而极越重新设计了新的的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即 JET 架构,它可以很好的适配智能化所需的智驾、语音、地图能力,打通了整车上下游所有的域控,使得车辆各部件可以协同合作。
其结果就是,极越的两款车型在智能化方面更是出类拔萃。
比如说,在智能座舱方面,极越的两款产品,都采用了顶配版高通骁龙 8295 芯片、35.6 英寸 3D 无界一体大屏、7 英寸后排交互屏。文心大模型给了极越智能座舱诸多新颖的功能,比如车外语音唤醒、车内四音区四人同时说话语音识别互补感染、SIMO 全能 AI 伙伴、百度地图手车互联。
从笔者本人的体验上来说,极越两款车型的智能座舱体验是第一梯队水平,尤其是车机流畅度,确实是丝滑无比。
而自动驾驶方面,极越的两款车型也是优等生。它们都标配两枚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达 508 TOPs;前侧后共 11 个高清摄像头,其中 7 个为 800 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是目前业内最多的;12 个超声波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配合高精度定位系统,配置直接拉满。
另外,极越 01 和极越 07 搭载的百度 ASD 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其技术路线是「纯视觉 + 端到端大模型」,与萝卜快跑的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同源。同时,也是中国唯一、全球唯二的纯视觉高阶智驾,另一家实现纯视觉方案量产的企业是特斯拉。
可以说,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极越的产品做到了最接近当初宣传的「汽车机器人」的状态。
其实从整体来看,极越还是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智能化方面做了很多引领性的工作,甚至也可说是做了一些贡献。
这一点也能够体现在销量上,虽然一开始销量不佳,但是极越的销量在今年一直在节节攀升,这本身也是极越产品力获得认可的明证。
极越经历的,是一场行业淘汰赛
其实在 2023 年 2024 年,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的是一场极为惨烈的淘汰赛——尤其是在 2024 年,整个市场更是进入到「血海阶段」。
年初,高合倒下。
作为定位于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高合在年初就被传出裁员。到 2 月 18 日,在春节假期结束后返岗的第一天,高合汽车被曝将停工停产 6 个月。
四天后,高合正式发出通告称,公司日常运营作出重大调整。高合官方宣布企业正在积极纾困,在此期间也会将用户的服务运营、车辆的售后维保等相关工作。
随后,高合内部发布了公司暂停日常运营的通知,部分汽车体验中心被曝关停,除售后服务外已是无人值守。
之后,高合也在为东山再起不断奔走。期间虽接触如长安汽车、iAuto Group 等企业,希望以出售股权等方式盘活企业。
8 月 8 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作出决定书,决定受理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技术有限公司预重整申请。
虽然名为破产,但破产重整给了高合一线希望:在宣告破产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高合或高合的债权人都可以提出重整申请,避免走向最后彻底的破产清算。而破产重整往往是债权人提出,以暂缓债券清算为代价,在企业彻底破产前给企业一定时间筹款继续经营。如果危机解除,高合可以成功避免被清算。
而重整的消息也稳定了车主的情绪,高合宣布线下网点在逐步恢复,车主售后在此期间内将仍有保障。
所以即使面临危机,高合一直在自救,高合债权人和其他方面也在同理合作,从未自暴自弃。
与高合类似,近期陷入风波的哪吒企业,也在不断尝试着调整,但似乎更加惨烈。
虽然有着「车圈第一网红」周鸿祎的亲自站台甚至直接投资,但哪吒汽车在今年十月末被爆出大范围降薪。
对此,哪吒汽车回应称,为了实现经营现金流转正的目标,公司在 10 月 29 日同时推出了股权激励和调薪计划。哪吒汽车将拿出总股份的 5%,价值约 20 亿元的公司股份作为股权激励分配给全体员工。而研发人员年薪在 100 万元以上的将降薪 30%;年薪 50 万至 100 万元的员工降薪 20%;年薪 30 万至 50 万元的员工降薪 10%;年薪 30 万元以下的员工降薪 5%。并且如果员工工资仍比 " 岗位工资 " 高的话,需要再降 10%。
同时,哪吒汽车还回应称,公司还将实施机构精简、裁汰冗员、业务聚焦、扁平化管理等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措。
但 11 月初,哪吒汽车便传出了裁员 70%,赔偿 N+1,十月份工资发不出来,九月份工资仅发一半的传闻。
12 月 6 日,哪吒汽车宣布,张勇不再担任公司 CEO,新 CEO 由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方运舟同日发布内部全员信,坦承公司遭遇经营困境,表示自己「负有第一责任,向大家深表歉意」。
实际上,放眼整个市场,包括保时捷、大众等一众国际车企也都在裁员,甚至本田和日产也被爆出寻求合并的消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革带来的市场冲击下导致的。
甚至往大了说,这是全球汽车产业在迈向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以避免的痛苦缩影。
放在整个背景下去看极越,尽管它得到了吉利和百度的大力加持,尽管它在产品力上并不输于竞争对手,但是客观上来说,极越相对孱弱的品牌力,确实难以抵挡新能源汽车市场极度内卷的竞争态势。
更不必说,极越从诞生之初就面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旗下两款产品所在 20 万到 30 万的价格段,更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卷中之卷」——这样极不友好的竞争环境,对于极越这样的新生品牌来说,确实是地狱模式的竞争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极越品牌的销量虽然节节攀升,但确实总量不大,极越以新势力的身份走到今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谁会是极越的白衣骑士?
站在如今的角度来看,极越的最佳命运是什么?
一方面,这个品牌并非是倒下,而是在官方话术中进入到「创业 2.0 阶段」。虽然这个话术本身有一定的掩盖嫌疑,但是从一个汽车品牌本身的角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这个品牌并非走向死亡。
毕竟,就连高合的破产重组意味着一线生机,而极越用这个表述意味着打「翻身仗」是存在很大空间的。
比如说,在最近一个月,极越在深陷舆论场中央的同时,这个品牌本身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可喜的是,目前来看,大家对于极越品牌的态度,一方面是对管理层的质疑与不满,但另一方面则是对这个品牌的产品力和性价比的认可。
这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极越这个品牌还是有非常大的运转空间的——甚至可以说,目前这个阶段接手极越,完全可以说是捡了大便宜。
当然,如果从当前的行业态势上整体来看,有能力、有动机、有可能甚至是有义务接手的,应该是吉利。
实际上,早在 9 月 19 日台州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现场,《台州宣言》发布,宣布吉利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对此,吉利提出了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个工作重点。
这五个重点中,如战略人才要求企业加大人才储备等不仅适用于吉利,也可以拿来作为其他车企的战略指导。但是战略整合这个重点,对于品牌系列众多的吉利,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品牌线整合合并,以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事实也的确如此。
今年 11 月,极氪与领克已经进行了战略整合,它们整体并入到一个「极氪科技集团」的公司,其目标是: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努力,打造一个年销百万级全球化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令人注意的是,在极氪 2024 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极氪 CEO 安聪慧预计,通过最大化协同,公司研发投入将降低 10% 至 20%,BOM 成本将降低 5% 至 8%,支持及服务部门费用降低 10% 至 20%。通过战略整合,几乎覆盖汽车行业各车型多价位全谱系的吉利,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产品线的完整性,同时降低生产经营费用。
所以基于这个背景,吉利成为主打智能化的极越的「白衣骑士」,也就顺理成章。
硬件上,极越这个汽车基于浩瀚架构,本身就带有吉利血统,甚至在极越 01 和极越 07 这两款车的车身之上,本身就打上了非常明显的「吉利」标签。
而在智能化方面,极越有很好的基础和口碑——在智能化成为竞争焦点的当下,如果吉利继续推进并用心操盘,持有一个处在智能化第一梯队,甚至可以说是智能化水平在强一线的品牌,将会很大概率加强整个吉利体系的战斗力。
而极越品牌和它的 1.3 万个车主与数千名员工来说,这样的安排,也无疑是最稳妥的选项,也是对整个社会冲击最小、最有益的选项。
整体来说,极越品牌可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得的特殊探索,也是整个行业内卷和淘汰赛的一个缩影——尽管它目前处于糟糕的困境,但是它绝非是无药可救;相反,如果从产品、用户和行业发展的角度,它应该在未来拥有一个更好、更有前途的命运。